原标题 灯光指数、电力指数、快递指数……30个特色指标透视上半年中国经济,结果超出你想象!

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陈旭

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经济是否已走出“反转曲线”,这是一个14亿人都关心的问题。

经济运行“活跃度”能否直观显示在地图上?复产复工“进度表”可否在不停跳动的电表上找到答案?挖掘机销量、原材料产量等看似并无关联的指标,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逻辑?

我们试图通过“灯光指数”“电力指数”“挖掘机指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30个特色指标来观察上半年国民经济,用详实的图表,全面生动地展现中国经济复苏“进度条”。

一、生产:三大行业全面满血复活

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各地……

经济复苏,最显著的迹象就是生产的全面恢复。而最新数据显示的图景,展现出了“后疫情时代”我国能源、工业品、工业机械等三大行业生产已全面“满血复活”。

上述三大指标“全线飘红”,指向产业的全面复苏。作为判断产业发展和经济前景的重要前瞻指标,2020年的制造业PMI走出令人振奋的“深V型走势”。

能源是产业的血液。能源生产活跃,必然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三大行业生产的热火朝天。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起,我国日均原油加工量从最低点稳步上升15个百分点,原油进口量也在5月达到了一年来最高纪录。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煤炭主产区山西省,数据显示,原煤产量除1~2月短暂下降外,之后一直保持着同比正增长势头,显示出了产业恢复活跃对能源生产的“反哺”作用。

近期全国月度原煤产量(单位:万吨) 图片来源:Wind

工业原材料生产也和能源生产一样火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的日均产量都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这些钢材和水泥,生产出来之后到底去了哪里?“挖掘机指数”也许能提供给我们一个答案。

挖掘机销量与基建紧密相连。2019年3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曾录得月销44278台挖掘机的历史最高纪录。不过进入2020年,已经有两个月的挖掘机销量轻松超过这一极值。

液压挖掘机月度销量(台)图片来源:Wind

国内挖掘机巨头三一重工(20.430, 0.21, 1.04%)披露,仅今年 1~4月,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达到38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已相当于2017年三一重工全年的销售收入。

另一家工程机械生产大户——广西柳工(6.620, 0.05, 0.76%)机械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该集团4月份挖掘机总产量为4500台,是去年同期的3倍。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以来,每月生产出的挖掘机超九成都被国内需求消化,这意味着钢铁、水泥等产品正实实在在地变成桥梁、道路、高铁轨道,再一次体现出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不只是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所有行业都在铆足了劲全力复苏。在受疫情影响最重的湖北省,当地的复工指数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从80%上升至95.69%,回升到常年平均水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在不少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省份,复苏的步伐比湖北还要更快一些。

在经济强省浙江,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出了全国首个电力消费指数(EPI),从电力能源消耗需求的变化真实反映出浙江省各地市各行业运行状况。从下面的数据图中,各大行业“U型”反弹的态势通过电力消费的变化,表现得尤为明显。

图片来源:公众号浙电e家

新发布的数据更显示,进入4月和5月,浙江的电力消费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恢复至荣枯线以上。

二、消费:新模式发力增长 线下同步复苏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力”,消费表现好,国民经济恢复自然就会好。

假日旅游是国内消费活跃度的风向标之一。五一、端午两个小长假,国内旅游市场有怎样的表现?

先看端午假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3天小长假全国每日接待游客人数全部超过了1000万人次/日,旅游需求与五一和清明相比继续处在恢复通道上。

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小长假前两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707.7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6.6亿元,已超越清明小长假3天的总和。

而在此前的五一假期,旅游业也享受到了假期延长带来的红利:多年未见的五天假期,让全国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15亿人次。

出游意愿的集中释放,使沉寂多时的旅游市场迅速活跃起来。

美团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五一劳动节当天,全国旅游度假商户复工率达到 96%,住宿业商户复工率达到 80.1%。同时,旅游业和住宿业消费复苏率也创新高。2020 年五一假期的旅游消费规模与节前5日消费规模相比增长了295.9%。

除了旅游消费外,还有许多数据一样能够展现出消费的复苏。

快递是承载新消费的重要载体。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3个月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有人曾判断,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快递业务的繁荣可能只是暂时现象,但数据给出了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在5月达到创纪录的344.2,是有月度数据(2016年3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消费的量在增长,质也随之显著提升。以餐饮外卖为例,更多的人并不满足于通过外卖平台填饱肚子,而是希望能够足不出户吃到美味的一餐。

美团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在今年一季度的外卖笔均交易金额,也就是消费者每单所花的平均价钱,创下了有数据以来的最高增速——14.4%。

另一家外卖平台饿了么发布的财务数据也指出:随着封闭措施放松,中国的餐饮店开始重新开业,饿了么的餐饮外卖 GMV (成交总额)从4月份转为正增长。

可能有人会担心,新消费崛起后,传统消费会不会受到挤压?事实上,新消费活跃的同时,传统消费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长假是拉动传统消费的“火车头”。汇客云平台“全国购物中心客流回暖监测”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购物中心平均回暖率已达到近六成。

而在一些具有标杆性意义的重点城市商圈,五一假期表现更加突出。下图中四个商圈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销售额同比增长全部超过20%——注意,这是“同比”,也就是跟去年五一相比。这些商圈的销售表现比去年还要好得多,是不是令你感到有些意外?

另据支付宝发布的端午夜经济报告显示,今年端午夜间出行人数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6%。端午夜间出行人数最多的十大城市是上海、西安、杭州、成都、广州、南京、北京、合肥、武汉、天津,多数都是夜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三、交通:铁路货运日均装车创新高

高效运转的国内交通,无疑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经济复苏的“进度表”中,交通又有着怎样的表现?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民航业至暗时刻已经过去——飞友科技的数据显示,进入5月之后,中国实际出港航班量已达到今年2月最低值时的一倍多。

5月,中国成为世界上实际出港航班量最多的国家,超过美国。

航班运行逐渐恢复正常,机票价格也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逐步“水涨船高”。这对因疫情陷入亏损状态的各大航空公司来说,无疑是双重利好。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货运发送量直观地展示了国民经济运行的活跃程度。

国铁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最重的2月,铁路货运量仍处在2.5亿吨之上。显示出疫情未对我国铁路货运造成“伤筋动骨”式的冲击。

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铁路日均装车量6月以来连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在铁路货运全线飘红的同时,客运也在逐步回复正常水平。数据显示,5月铁路日均发送客运量已经达到今年2月的400%。近3个小长假期间,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也屡屡刷新春节后的新高。

四、城市:车堵了、灯亮了、活力回来了

今天,中国有8.5亿人居住在城市。“春江水暖鸭先知”,城市的复苏也成为国民经济复苏最直观的信号。

日常交通的拥堵虽然饱受市民诟病,却也是反映城市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在百度地图平台上随机抽取一天(6月23日)全国各大城市的拥堵状况数据,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诧异的事实——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这4座分属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的国内重要城市,当日的实时拥堵指数全部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而前7日高峰(金麒麟分析师)拥堵指数绝大部分情况下也都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哪怕是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武汉,在6月23日这一天,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也超出了去年同期水平。

除了拥堵指数,通过采集人流大数据形成的热力图,也能从明暗对比中直观显示出城市中曾经“散”了的人气,如今再度“聚”了起来。

我们在腾讯平台上选取了2月~6月每个月下旬的周一(2月24日、3月23日、4月20日、5月25日、6月22日)国内多个城市中交通枢纽、购物中心和旅游景点同一时刻的热力图。颜色越深、色块面积越大,说明人流量越大。

深圳欢乐海岸购物中心

深圳欢乐海岸,2月24日,图片来源:腾讯位置大数据(下同)

深圳欢乐海岸,3月23日

深圳欢乐海岸,4月20日

深圳欢乐海岸,5月25日

深圳欢乐海岸,6月22日

上海虹桥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2月24日

上海虹桥机场,3月23日

上海虹桥机场,4月20日

上海虹桥机场,5月25日

上海虹桥机场,6月22日

南京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2月24日

南京秦淮河,3月23日

南京秦淮河,4月20日

南京秦淮河,5月25日

南京秦淮河,6月22日

天津火车站

天津火车站,2月24日

天津火车站,3月23日

天津火车站,4月20日

天津火车站,5月25日

天津火车站,6月22日

长沙岳麓山

长沙岳麓山,2月24日

长沙岳麓山,3月23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