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彤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境外疫情肆虐,世界经贸严重萎缩。二季度,WTO货物贸易晴雨表指数为87.6,创历史新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二季度全球商品贸易额将比一季度下降26.9%。这点明了我国制造业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外需萎缩,出口受困。
为了稳外贸、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体现了在财税减负、金融让利之外纾困企业的另一个角度——拓宽外贸企业产品销路,以出口和内销“两条腿走路”。这有助于从更微观、更实际的层面上解外贸企业燃眉之急,使“保企业”政策更加全面、精准、有效。
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外贸企业自然受到了不小的波及。与此同时,我国是较早遏制住疫情、经济活动渐归正轨的国家。应把握住这一“时间差”,及早稳住产业链供应链,确保其畅通运转,从而使国内市场成为外贸企业的坚强后盾,实现出口转内销,纾解外贸企业当下之困,为将来形势好转后的发展蓄积动力。
应当看到,出口转内销有助于外贸企业应急,但也不应只限于应急。我国国内市场的体量和潜力巨大,可待挖掘的内需仍然庞大。此时,通过拓宽产品销路来帮扶外贸企业,确实有其实际而坚实的需求。国内下沉市场广阔,大众消费具备有力支撑;细分市场越来越细,创造出不计其数的细分需求;同时,消费升级的需求长期存在。这些都是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机遇。而大型电商平台的发展、物流快递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健全,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内销的便利条件。因此,外贸企业此时出口转内销,有助于其“两条腿走路”,在应急中拓展销路、增强实力,使自身发展更安全,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出口转内销有广阔的市场与可观的潜力,但许多外贸企业此刻遭遇的困难是巨大的,生产出口受困、资金极为紧张,他们面对的是生存与死亡的问题,打开国内销路也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政府与社会各方倾力相助,该减负的减负,该让利的让利,将出口转内销的举措落实到位,把好事办好,真正提高困难企业的政策获得感。
《意见》强调,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外贸企业拓展销售渠道;重点帮扶本地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外贸企业和中小微外贸企业。当下,我们应依托“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框架,以产业链供应链中重要的、受冲击大的困难中小微外贸企业为支持重点,鼓励他们以“两条腿走路”缓解困难,拓宽长期销路,以便未来在外贸市场中发展得更好。